方言词语 | 翩彼飞鸮
“翩彼飞鸮,集于泮林。
食我桑葚,怀我好音。”
——《诗经·鲁颂·泮水》
猫头鹰,古称鸮,又称枭、鸱鸮、鸺鹠、猫头、训狐、夜游女等。猫头鹰是鸮形目鸟类的统称,其中包括多达130余种。它们习惯昼伏夜出,食物以鼠类为主,亦捕食小鸟或大型昆虫。
01 | 猫头鹰文化 |
在中国传统看法里,猫头鹰被视作恶鸟,是不祥的征兆,几乎沦落到人人喊打的地步了。《说文》:“枭,不孝鸟,食母而后能飞。”《太平广记》卷四百六十二载:“……(鸮)鸣于人家,则有死亡之征。”《聊斋志异·鸮鸟》:“鸮所至,人最厌其笑,儿女共唾之,以为不祥。”直到现在中国民间还普遍将猫头鹰飞到家中视为不祥。小的时候,听过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:有家人发现墙头上落着一只猫头鹰,几次驱赶不成,正在大家一筹莫展时,邻居跑来冲着它唱道:“姑鸟子进宅,无事不来,不是报喜,就是报财”,只重复了两遍,那只猫头鹰便悻悻地飞走了。“姑鸟子”是家乡人对猫头鹰的称呼。猫头鹰进宅院,本属凶兆,但歌词故意反唱,以达到气走它的目的。
不过,在古希腊,猫头鹰是智慧女神雅典娜的爱鸟,它的形象还被镌刻在雅典银币上。而在欧洲中世纪神话里,它们是魔法师的忠实伙伴,凭借着敏锐的观察能力和杰出的记忆力,帮助主人记住复杂的魔法配方和咒语。在《哈利波特》的魔幻世界中,猫头鹰又扮演着信使的角色。哈利就拥有一只名叫“海德薇”的雪鸮,后来壮烈牺牲,引得无数粉丝为之落泪。
01 | 猫头鹰传说 |
古籍中有关猫头鹰的传说颇多。据《太平广记》所载,鸮喜欢吃人的指甲,之后还能断人吉凶,凶则鸣于屋上,因此人们都会将剪掉的指甲埋在屋内。又称鸮有九头,曾被犬咬掉其一,因此常滴血,血滴落谁家,谁家便会有坏事发生。《酉阳杂俎》称鸮为“夜行游女”,是天帝之女,脱下皮毛便化为妇人。无子,却好掠夺人子。因此小孩的衣服不能晾在露天处,否则鸮会用血在衣服上做下标记。
《异闻录》里记载了一件异闻:唐贞观年间,有人在夜行时碰到一只鸮,边叫边袭击他。在驱赶无果后,那人就用鞭子打死了鸮,然后将其掩埋,继续赶路。约行数里,遇到几个缉盗的人,那些人看到他衣服上的血迹,就盘问他,他据实回答了,然而并没有人相信。这样,他只好引着众人来到埋鸮的地点,结果却挖出来一颗人头,众人仔细辨认后发现,这就是被害人的头颅。于是那人被抓了起来,百口莫辩,受尽审讯之苦。
03.有关猫头鹰的歇后语
① | 夜猫子唱歌 —— 难入耳 |
② | 夜猫子哭丧 —— 一个调儿 |
③ | 夜猫子睡觉 —— 睁只眼,闭只眼 |
④ | 夜猫子报喜 —— 不是好事 |
⑤ | 夜猫子落房檐 —— 挨骂的鸟 |
⑥ | 夜猫子拉小鸡 —— 有去无回 |
⑦ | 夜猫子进宅 —— 无事不来;没安好心 |
⑧ | 老鹰变成夜猫子 —— 一辈不如一辈 |
⑨ | 家雀跟着夜猫子飞 —— 吃食的吃食,熬眼的熬眼 |
04 | 猫头鹰方言 |
在宁波乡间流传着一句俗语:“逐魂装翠鸟,毛羽还欠细巧”,“逐魂”就是猫头鹰,因为当地人认为猫头鹰与人的死亡存在着某种特殊联系,故冠以“逐魂”之名。在北方的山东地区,猫头鹰被唤作“夜猫子”。我们现在常称习惯熬夜的人作“夜猫子”,来源便在此——因为猫头鹰昼伏夜出的习性与晚睡的人恰好契合,“夜猫子”也便添了这种更为普通人熟知的含义。其他地区如兰州称“夜鸽子”,石家庄称“老鸹”,苏州称“角落鸱”等,各具特色。至于浙江舟山称“哼吼(音)”,山西晋城称“吐火儿”,受条件所限,其来由及含义不得而知。
(部分图片来自网络)
主编:阮桂君 本期执行主编:史丙浩
作者:史丙浩 编辑:朱静宜